视频原文:
几年前,我在浴室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视像。我在浴室,忽然看见了黄色与白色的能量滔天而至,我立刻就明白了它是意识,然后在那能量/意识之中,出现了一只眼睛,然后出现了一架望远镜,在望远镜的另一端是这个现实——地球、太阳系等所有的一切,在最后一幕,望远镜化为了人的身体。这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着这个实相运作的原理。由于我们限制在这个望远镜的焦距之内,如果不与意识保持连接,我们就会以极具限制性的方式看待自己。死亡,只是放下了那个望远镜,“哦,地球真是个糟糕的地方,我要离开了”,“嗨,我们欢迎你回来”——你绝不会想耽搁的。计算机(即我们的身体)是在这一边,我们是通过计算机(身体)来观察这个现实世界。
我想重点强调这个,因为今天一整天的内容都与这点有关,即“意识”与“头脑”的区别。终极真相是:一切都是同一种能量,因为只有一个统一的觉知,我称之为“无限”,只不过它有着不同的表达。“意识”是海洋,是所有的可能性,是一切万有,是全知。而“头脑”类似于是意识的一个稠密的、浓重的表达。因此“头脑”就在觉知和感知方面比“意识”有多得多的限制。原因之一是,要与这个比“意识”稠密得多的现实互动,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稠密的管道,我们称之为“头脑——身体”载具,所以它会比意识本身有更多的限制。这个印度人名叫拉玛那·马哈瑞希(注:“超觉静坐”的创立者)在其一生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印度在一座山上冥想,他说:“头脑是穿戴着限制的外衣的意识,最初,你无所限制并且完美,后来,你披上了限制的外衣,成为了头脑”。或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是我们所谓宇宙整体的一部分,被时间与空间所限制的一部分,他体验着自我,体验着他的思想与感受,一如他与其他一切是分离的,而这是他意识之中一种类似光学错觉的现象。”而那个“光学错觉”是由于我们是透过那个“透镜”、那个“望远镜”来看这个现实的。
我们一直讲的控制系统,它们所做的正是如此:将我们置入“虚假身份”认同中,不认同于一切可能性,只认同于限制——“我不能”、“那不可能”。如果你想控制大量民众,你就会想让他们以那种模式生活。我不是大卫·艾克,大卫只是我的体验,是我此刻所拥有的体验之名,我之一切都是意识,都是觉知,是“一切所是”,是已存在及永远存在之物。这个大厅里的你们每一位也一样,以及在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无限世界里,所有实相中的所有其他人也如此,我们是“一切可能”,这就是我们的根本状态。我不在乎你是谁、什么职业、做了什么、后悔什么或是有多成功,你的根本状态是“一切可能”。
我只有一次服用过精神药物,那是2003年我在秘鲁的时候,服用了一种名叫owska的药物。历时五个小时之长,我听到一个女性的声音——就跟我现在讲话的音量一样大,与我交谈关于“现实”的幻象本质(现实是虚幻)。当我从巴西的热带雨林返回到英国,我开始断续调查事件、查阅人名、日期、地点等资料,然后发现,关于我被告知的一切,它及其精准。我惊讶地发现,主流科学也认可这个观点,但由于它相较于学术界的成规实在太过于奇异,碍于纪律,并没有公开讨论它。当你将(科学界的新发现)所有的“点”连接起来,你会意识到:科学界已经证明“现实是虚幻”,但科学界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个结论,不过科学发现已经非常接近真理了。
我们超越于这个世界,超越于这个现实振动而体验到的那个意识就是“寂静”,那就是“一切可能”之所是,即“寂静”。(秘鲁体验中)那个女性声音的意识向我解释这个现实的本质时,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它说道“只要振动,就产生/是幻象”。“只要振动,就产生了幻象”——因为我们的核心层只是那个“寂静”。我体验过那个寂静,奇妙无比,在那“寂静”之中,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没有恐惧,没有对承付租金的担忧,一切琐事都在那个领域消退了,人们一无所想。“一切现存、已存及可能成为之物”,它是一切潜在一切隐含在内的全部“知晓”。
“一切处”与“不在一切处”——人们认为这是个悖论——你不可能既“在一切处”又“不在一切处”,但是你可以处在所有的可能性之中。我们知道可能性——一切皆有可能的,因此“在一切处即不在一切处,不在一切处即在一切处”。“一切”与“空”——这也不是个悖论,“一切可能”就是“一切”与“空”。我们将“空”理解为:没有任何东西在那里,那里一无所有,但是在“空”之内,在“寂静”之内即是“一切”(一切即空,空即一切),在“寂静”之内,是一切可能。当我开始说话,我就将一个可能性从“所有的可能性”中抽出,它以振动的形式显化——成为我的声音,然后当我停止说话,它就又回到了“所有的可能性”之中。我们不会认为这栋建筑的存在是由“空/无”定义的,我们会认为它是由“某物/有”定义的,但这个建筑仅仅存在于这里,仅仅以这个形式存在——因为很明显是因为我们所感知到的“某物”之间的“无”——寂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很多人将面临寂静时,他们会想逃离到别处,很多人恐惧寂静,急匆匆地坐上车,飞快地跑回家,立马打开电视或音响,置身于嘈杂之中,这会将你拘于五感的现实里面。当人们进入寂静之时,就是他们接触到内在之时,因为那样才能够超越五感,通达自我的所有层面。
所以,有形的领域来源于“空”。这个称作cymatics的声波可视化实验,如果你上网搜索,可以在youtube上看到很多视频。实验人员将细沙置于一个金属盘子上,然后让声音穿过这个盘子,太惊人了,在声音的作用下,那些微粒会形成奇妙的几何形状,当声音停止时,微粒一下子就都散回各处了。当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时,微粒又会变化成另一个几何图形。这个世界的形态——振动的频率也是从“所有可能性”之中以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
宇宙中有着无尽的无限领域,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挑战,不同的体验,都是在以不同的速度振动着,而由此得以共处同一个空间。这些所有不同的领域,都在和我们共享着同一个空间,就如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向这个城市发送信号,也在和我们共享现在这个空间,他们彼此之间共享同一个空间。因此,我们是生活在一段频率范围中,而这段频率范围由我们人体计算机能够解码的范围确定,这个范围极其狭窄。事实上,相对于一切存在着的频率世界,我们等同于盲人。这个宇宙的绝大部分区域由科学家所谓的“暗能量”或“暗物质”组成,他们将其称为“暗”并不是因为它是漆黑的,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将其解码,因此,它们不在我们能够体验的领域之内,我们必须借助它们对我们可见之物的影响来认知它们。我们的电磁谱只是投影于宇宙之中的0.005%的存在,而可见光——我们只能解码的频率范围仅仅是这0.005%中的一小部分,就是这样,可见光的范围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当我们看向外面,我们以为自己能够看见一切,其实不然,我们只能看见我们能够解码的事物。因此,我们存在于一个维度内,而这个维度被其它维度渗透着,由此得以让其它维度与我们的维度互动,我会在第二节探讨相关内容,因为这是理解控制系统的根本所在。
事实是,我们通过身体计算机把自己专注的焦点置于这个现实里,因此这个世界看上去是唯一存在的世界,但空间无尽的东西占据占用着。所以,如果我们来到这个头脑的世界,但仍然保持着与意识的连接,我们身处这个物质世界尽情体验,但我们的“观察点”并不在这个世界,我们是身处在这个世界中,但我们从三维现实世界之外来观察时,会看到更多,而如果把观察点置于现实世界里,则无法看见。这就是为什么控制系统必须将我们的观察点限制在这个三维现实世界中。他们构建了这样一个社会来限定我们的观察点和注意力,使我们只能通过五感来解码、体验现实,以将我们困于迷惑之中。当你处于五感之中时,你就无法获取直觉认知的内在灵感——它来自你意识的更高层面。那么你该看向何处才能明确你是谁,你在哪,住在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向那里——五感之外的领域。
又是谁控制着它呢?是控制着媒体、政治、教育、科学的控制系统。它们将我们隔离在五感之内,隔离在我们的“身体-头脑”载具中,并给头脑-身体载具编程,让我们以符合控制系统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时间和空间,只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振动结构中的信息,是我们解码而呈现出的时间和空间,其实并没有时间和空间。当你把一张碟片放入电脑,电脑会获取上面的信息,你把碟片放入电脑中,电脑会在屏幕上读取信息。你看到的时间和空间,它呈现出的是时间和空间,但一切都是通过电脑读出的碟片上的信息呈现在屏幕上,我们一直就是在这样做。时间是幻觉,哦老天,我们完全由时间牵引着。你会说:“时间是存在的”,“一点钟了我要去做某事”,“我还有点时间”,“一点钟了”等。那一切只是一种构想,这个时间并不是你的某部分,因为意识的运作方式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完全与时间连接,这样会使我们与意识分离——意识是另一个层面的觉察。
我们的“时间”是如此疯狂:你跨过时间海洋中那条不可见的线,你就到了明天;如果向另一条路走,你就到了昨天,其实只有“当下”存在着,如此而已。人们会说,不,不,过去是存在的,未来也存在着。当你想着未来时你在哪里?——你在当下!当你想着过去的回忆你在哪里?——你在当下!“过去”、“现在”这些是构想,是感觉,并不是真实的,唯一真实存在的是“当下”,一切都在当下发生,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也是当下。如果我们陷在过去,追悔过去,“我很后悔,我希望当初我怎么怎么样···”或者我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哦老天,将来要发生什么啊,如果发生某某事,我会怎么样啊”。这样我们就离开了唯一存在的“当下”,因此我们改变事物来对现在产生影响的力量就削弱了,我们完全彻底的被时间控制了!“哦,老天,要发生什么啊,我要迟到了(长期因时间紧张焦虑)”。事实上,唯一存在的只是“当下”(现在),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感觉,它是读取出的信息的一部分。你们可以通过碟片或DVD的例子来理解时间,你在影片中的这部分看到的是过去,你也可以在此刻看到当下的时光,你在影片的那部分可以看到未来,然而所有的信息都同时存在于这个碟片上。按下“后退”键,你到了碟片中的“过去”,接下“前进”键,你就看到了碟片中的“未来”。
多年来,我一直谈论着我称之为的“时间之环”,我写了一本以“时间之球”作为题目的书,那不是一个真正的“环”,但是在物理世界里,它表现为一个环,我们一圈又一圈的体验,之后又回到“起点”。我们以为我们一直在前进,只要停下来,我们就会回到原点。这就像是一个体验的场所,取决于我们想要体验什么,取决于我们决定要体验“时间之环”的哪个部分。因为如我早先说过的这个振动,顺便说一下,这个由星系中央黑洞发出的振动,现在一直都在振动着,并非穿越时间后才产生了振动,这振动携带了编码信息,而我们将其解码为时间,此刻它正在振动着,但是这个振动不会永远保持同样的状态,它有周期性,振动周期性的在改变。随着它的改变,引发太阳发出不同的信息,我们对这信息进行解码,因而世界在前进,我们的体验在继续。你看看全世界的古老文明,都把时间视作一个“循环”,你看看印度信仰中著名的“地纪”(地球周期):世界会经历不同的循环,会出现一个“黄金时代”——一切都会扩展,万物完全的整合与相连,之后进入另一个“地纪”:充满了压制与控制,没有之前的觉知力的扩张,这是另一种不同的体验。所以随着这个振动的改变,它将这个现实带入一场循环,然后又回到原点,这就是各个“地纪”(时间周期)的形成原因。接下来发生的是左脑半球会将这些(无时不在的振动)信息以特定方式解码成为序列/顺序,(有些脑科学家把它称作“左脑的连续性处理程序”)这些“序列化”处理将信息呈现为“时间”的形式——即从过去到未来的过程。解码得越快,似乎时间就过得越快;解码得越慢,时间就过得越慢。这就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说:和美女在一起一个小时却像是只过了五分钟;在火炉边坐五分钟,但却像是一个钟头。因为你的大脑在以不同的方式解码着现实,用不同的方式安排着次序。因此“时间之环”实际上只是对这个变化着的振动、变化着的信息的解码。如果你能够与“时间之环”以外的“无限合一”保持连接,你就可以脱离这个世界,如果不能,你就会陷在“时间之环”里——人们深深地陷在里面已经几千年了。